更新時間:2017-05-18 點擊次數:3580
料面高度對充分利用熱量,加速爐內化學反應的進行,有很大影響。
料面高度過高,電極與爐料的接解面積增加,通過的電流增大為保持額定電流,需要提升電極,因此,使電極插入爐料中的深度變淺,高溫區上移,坩堝縮小,熱量損失增多,化學反應速度減慢;爐底溫度低,排渣情況不好,甚至引起爐底上漲,使爐況惡化。
料面的高度過高,爐料中的硅石滾到錐體底部邊緣,其惡劣影響更為嚴重。
如料面過低(如圖7所示),電極插入爐料較深。但由于料層薄,容易埸料,甚至產生露弧現象。料層薄,爐料不能充分預熱,熱量損失較大,不利于擴大坩堝區。
實踐表明,平頂形料面較為合適,如圖8所示,因料面具有合適的高度 ,錐體寬大并平緩,加入的爐料仍保持正確的組合,布料均勻,很少產生硅石入下滾的現象。所以,電極能比較深而穩的插入爐料中,利于提高爐溫和擴大坩堝,爐內化學反應得以充分進行,料面透氣性好,爐料預熱較好,從而爐況正常。
料面的高度與冶煉品種,原料條件和電爐容量大小有關。
冶煉45硅鐵時,爐料中鐵屑數量較多,其導電性強,電極不易較深地插入爐料內,料面應較低,料面高度以低于爐襯上部邊緣100~500冶煉75硅鐵時,料面高度以低于爐襯上部邊緣100~300毫米較為合適。
小容量硅鐵礦熱爐的料面高度高深莫測取下限,較大容量硅鐵電爐的料面高度應限上限。
相同 容量的礦熱爐,所用的原料產地不同,其性質有顯著差時,應適當地調整料面的高度。
應當充分注意較大容量硅鐵礦熱爐大面的料面高度。通常所說“大面”,是指兩相電極間的寬敞區域的料面。當大面的料面高度合適時,爐氣便從整個料面均勻逸出,爐料得到較充分的預熱,進行擴大坩堝。
爐內的熱氣流是由坩堝反應區產生的。距電極較近的爐料,受熱氣流的預熱較多,距電極較遠的爐料,受熱氣流的預熱較少。大面的爐料距電極較遠,此處溫度低,爐料預熱程度差。如果大面的料面過高,壓得過厚,透氣性越加變壞,大面不透氣,對于擴大坩堝和加速爐內反應速度,以低于錐體200~300毫米為宜。
- 上一條:硅鐵:為什么不能偏加料?
- 下一條:硅鐵:為什么要求電極較深地插入爐料?